然而,故鄉的炊煙的味道一如炊煙固有的特質那樣在我的腦海中裊裊飄舞,經久不絕。
我的家鄉是一個極其普通尋常的偏僻小村莊。那里的每戶人家的灶屋頂上都矗立著一根煙囪。每天的一日三餐之前,每根煙囪里都會冒出裊裊炊煙,優雅地在天空中輕舞飛揚。柴草燃燒后的那種淡淡的、糊糊的氣息彌漫整個村莊。如果站在山梁高處俯視村莊,幾十股青煙構畫出的壯觀景象比任何山水風景畫都要優美。
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煙莫過于清晨的炊煙,淡淡的,藍藍的,在村莊的房舍上,綠樹間散蕩開來,讓人不由想起清晨山野樹林里呈現的霧靄,像批著輕紗的夢。一陣風吹過,炊煙便調皮地迅速向蔚藍的天宇竄去,讓你尋不著蹤跡。村莊便也如脫下了輕紗般的睡衣,裸露出鄉村初醒的清新與美麗。
現在想來,故鄉的炊煙是一種無聲的召喚。青煙飄起便在告訴在田間勞作的家人,該回家了。我的父親很多時候總是在母親將飯菜端上桌,洗臉水打好的當口回到院中放下鋤頭或者糞桶的。沒有帶手表的父親也有聽不到炊煙這種無聲的召喚的時候,這就需要我上到就近的高處對著父親勞作的方向反復呼喊——爸爸,回來吃飯了!得到父親的響應后才能作罷。有時候在父親響應前,村里喜惡作劇的同齡人爽快的響應,那沒有一番對罵的不肯作罷的。
對于故鄉刻骨銘心的記憶,更多的緣于母親。記憶里,炊煙是與烤紅薯、煮玉米棒子、炒花生、蒸饅頭、炸松肉等聯系在一起的。而這烤煮炒蒸炸都與母親聯系在一起。那時候,母親總擔心整天上竄下跳的我在飯好之前會餓壞了便會在全家人吃飯前準備好紅薯玉米一類的食物給我。而現在回想起來,真是美味的食物啊,至今還口齒留香。有時候,看到別人家有饅頭松肉吃,我也會流著口水向母親要著吃。那時,饅頭松肉對貧窮的我家來說是奢侈品,但因為母親的緣故,我都享受到了。
現在,故鄉的土灶和炊煙越來越少,偶爾升騰起來的一股兩股炊煙似乎也在告訴人們:鄉村最美的風景在演絕唱!然而,離開故鄉到外地求學的我還是時時懷念故鄉那縷縷炊煙,因為其中曾經有一縷是我慈祥的母親為我放飛的,那美麗的一縷炊煙飄舞著母親那博大無私之愛的味道。
本文來源:https://www.zweee.com/zuowen/0723165979.html